博客年龄:17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354篇

个人描述

我,Clemence,帅哥,奔三。骄傲娇纵,自私虚荣,不是好对象。QQ: 583247876 , MSN:guaguajiao730@hotmail.com , E-mail: vivianhingis@sohu.com

《暗恋·桃花源》·马季·《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7-06-06 01:27 阅读(?)评论(0)

    经常食言,看来我不是做大事的人。平安夜看《黄金甲》,很无聊的消遣。

 
马季
    马季不是我这个年龄段的观众熟悉的艺术家。最早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能反应过来就只限于这人是马东的父亲。这个周末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怀念专场,才知道他的好多相声我其实都是看过的。可能因为那时候年龄还太小,看完之后的感觉全都忘记了;今天重新观看,觉得那些相声已然俗套、过时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吧。
    送别时,他的亲友泣不成声。
    唐朝乐队为张炬送行时,一路播放着催人泪下的《月梦》。Beyond曾经送别黄家驹。还有不久前离去的梅兰芳和张国荣……
    从中我并没有太多的生命感慨。感慨应该是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生命状态之下才会产生的,应该是积蓄已久的怅然发作。
    也许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在积攒生命;我们也在负重中前行。
    曾经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的夜晚,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小东西的失去;有些人和事,有些伴随着我们的笑声还有泪水,已经不会再拥有了,当青春之河不再翻腾吟哦。
    我们还会遇见这样的夜晚,还会幻想艾美丽捎来岁月中散落的花瓣。
    生命在继续……

    (2006.12.22)
 
 
《黄金甲》——张艺谋的坚持!
(一)
    张艺谋电影的特长就是善于把握两类主题。一是沉重的控诉和残酷的揭露,如《菊豆》《外婆桥》《红灯笼》《活着》……它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主题具有严肃性,不仅在于满足了西方对我们传统文化民俗的好奇,也不仅在于用影像的方式迎合了西方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前理解;而更在于这些主题从一个“农民”导演口中如此直接、残忍的说出来,虽单一却惊心动魄。其实我们都知道《外婆桥》《红高粱》《活着》等改编电影和原著差别很大,小说的主题很宽广很深刻;而张艺谋有意识削减了小说主题的张力,而集中火力展现其中的某个面,使其单一却凝练沉重。
    《红高粱家族》是我很喜欢的小说,莫言对“寻根”“野性”“暴力”以及对意识形态的决绝反叛是表现得很惊怂的。比如小说写罗汉爷爷被鬼子扒皮的时候,一块肉掉在高粱地里,那肉象青蛙样的一跳一跳;比如用手榴弹炸死青蛙然后煮青蛙汤的描写,我们看到一锅青蛙汤,只是这青蛙汤有点特别,分到盘子里的青蛙还在伸腿蹦跶着,大家没有管,就这样吃饭吧。人的野性、兽性,民族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能存活到今天的原因,但今天的我们却在慢慢缺失这些“根”。(参见黄子平《革命·土匪·英雄传奇》)
    在电影《红高粱》中,这个主题得到消解、淡化和转移。张艺谋把握住的只有巩俐倒向一片高梁地这一个震撼人心的细节。(但就这一个俯拍的镜头就足以长久进入中国电影史,强过陈凯歌太多矣。就算《霸王别姬》电影故事讲得好、小说原著好,但陈凯歌所有电影从来就没有想过用机器拍出这样的镜头来。)一旦失去了民族野性作为铺垫和作品主题的根基,张艺谋《红高粱》的沉重就断了线,他们对小日本的拼死一搏就被观众不知所措、只有凭借固有知识、或者想当然的嫁接到政府宣扬的主流思想中去了。如果现在就问没有看过小说只看过电影的观众,你从电影那场“最后的战役”中看出的是什么,我想最感性的体会一定和许多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没有太大区别,对吗。也似乎他们从没有组织的涣散状态融入到抗战的民族主题中,有的,但不仅如此。
    张艺谋的《红高粱》就集中展现了民族的生命力、激昂的斗志、高昂的民族精神,但小说作者莫言深层面的思考、思考的源头被截断了。电影是成功沉重的,但由此我们可以给张艺谋的电影一点概括:1·善于把握沉重的主题,但主题单一不具有张力(一方面是因为电影表达方式和时间长短的限制;一方面或许也是农民导演视野认知范围的局限);2·善于用色彩营造氛围,强化主题,这是张艺谋的看家本领(如让许多观众终身难忘的高梁地野合的场面);3·张艺谋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农民似的粗犷、直接,显得残忍不含蓄,能自圆其说斩钉截铁的把自己想要揭露的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惊心动魄。
    由此我们再看《外婆桥》《活着》就更容易把握张艺谋的特点了。简单说《活着》吧,因为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读《活着》的过程中被感动流泪是很正常的,但反思《活着》还是只有感动、同情就不太好了。余华叙述方式有转型,但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主题却是和早期短篇小说基本一脉相承的(《兄弟》迥然不同,也可以由此反观看出《活着》《许三观》的的过渡性)。《活着》对福贵的“惩罚”以及对生存的悲观反讽都是深刻而不露声色的;小说主题有些“暧昧”,或者说有很大张力和较高的着眼点。(参见王德威《伤痕即景,暴力奇观》)

(二)
    电影版的《活着》却是积极的,人可以汲取道德教训,置之死地而后生。和《红高粱》一样,张艺谋的《活着》也是成功的,他仍然粗犷的、坚决的拍摄自己的理解,将小说主题单一化之后向观众传达出最清晰沉重的声音;这是他电影的特点。
    然而在电影《活着》的煽情背后,我们又能向前和回溯出张艺谋的另一个特长,对另一类主题的良好把握——情感。《一个都不能少》很难理解的执拗的师生情,《千里走单骑》中的父子情,《我的父亲母亲》主线就是爱情。
    这类故事的主题同样很单一,张艺谋不会把握很复杂的情感,也关注不了隐藏得更深的潜情感,而是用自己特有的讲故事的方式特有的画面语言把单纯的故事讲得更加单纯感人。这些情感故事是很表面化的、十分外在的感情,具有向外的表现力而不具有向内的深沉和内敛。
    这类主题的电影的成败,就格外依赖剧本的优劣、故事本身的力度。如果情节感人、人物饱满,那么配合上张艺谋的色彩,可谓锦上添花;但如果剧本不好,情感突兀,那么配合上张艺谋的色彩,不仅不能力挽狂澜,反而雪上加霜显得做作可笑。前者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后者如同《十面埋伏》。《十面》也试图煽情,电影也着力刻画“三角恋”,但是没有好故事,人物的感情就可笑了。《英雄》虽然整体上不好不坏,或许还偏好;但是章子怡、梁朝伟、张曼玉的感情,电影就没有能把握好,所以同样显得好笑。

(三)
    张艺谋对电影情感的表达是外化的,他处理色彩的特长也更能增加电影的外在美,不能增加电影的内化的张力,因此张艺谋走“大片”道路就很好理解了。因为通常看来,大片都是追求外化的表现力,追求视觉效果,故事的震撼和冲击。大片注重商业性,对主题应该点到为止,不求深刻和久远。
    如果一面想赚钱一面又以代表中国文化自居,以此吸引更多关注,只能败走麦城。《无极》导演对国外记者提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质疑时说“你问问所有的中国人就知道了”,这种“文化霸权”太霸道了。冯小刚电影也有自己的擅长,就是把握都市小市民的行为和心理,《天下无贼》有突破,但人物关系、刘德华的性格、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小品似的戏剧化情境等等都和以前的贺岁片一脉相承;但到了《夜宴》就完全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自己的看家本领也丢了;美其名曰“欲望”,也只能成为一个噱头。
    相对来说,张艺谋的“大片”更容易成功,因为它本质上还是走自己熟悉的路线,自己的擅长还没有丢。打上引号,是觉得不算真正的大片,因为我感觉它们只是用上了高科技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没有进入热兵器领域。

(四)
    接下来就说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次有了比较充实的剧本,加上张艺谋的色彩,起码不会生硬。
    张艺谋的第一个特长,单一化、沉重化原著的一个面,做得还是不错的。相信大家都看过《雷雨》,其中的主题内容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物性格都很复杂;电影因为商业的需要、时间的需要、主题单一凝练的需要,弱化了大部分人,只留下巩俐、周杰伦这条十分饱满的母子情感线,也成为故事催人泪下的中心。其余,周润发(周朴园)的性格简单化了,没有人性复杂的一面(参见陈思和《人性的沉沦与挣扎:<雷雨>》),刘烨只剩下猥琐和调情,“小王子”(我喜欢这样称呼他)没有天真和单纯而让人害怕,“鲁侍萍”一家简化得最厉害……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周朴园”要杀死“鲁侍萍”一家,居然隐藏真相纵容刘烨兄妹之间乱伦(按原著的话,只有母亲鲁妈才会这样做,周朴园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一定会维持严格的家族秩序);刘烨第一反映居然是指责继母吐露了真相,而不是向四凤那样感到伦理上的痛苦。(这是最遗憾的一点,《雷雨》中,伦理造成的悲剧因为是无法挽回的,所以才像西方悲剧那样震撼人心。而电影恰好把真正的主题取缔了,鲁侍萍、四风一家以及周萍只是配角;周杰伦和繁漪的母子情才是重点。)
    不管对原著的改编有多大,也不说好不好,起码在导演的取舍下我们肯定感觉到故事的张力没有了,主题趋向单一;但是它凝练集中,使得巩俐、周杰伦这条线能充分展开。国外夸奖巩俐的演技是自然的事情,因为她就是电影的一号。周杰伦不应该受到批评,演技不论,从商业上来说导演已经是眼光的了,加上周杰伦这个角色其实需要的演技并不多,不是吗。
    那么张艺谋把主题简化到母子情上是很明智的。这就涉及到前面所说,张艺谋的第二个特长就是把握人物外在的情感,让它直露、夸张、感人。《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活着》《千里走单骑》我们都领教过了,你不能说这些情感多深刻,但你也不能拒绝被感动。
    我很喜欢巩俐的表演,她的矛盾、痛苦,她的野心和背后的自责,表演得相当到位;周杰伦孤身奋战那场戏,周杰伦的回眸,巩俐流泪点头的表情,绝对算是《黄金甲》的经典。黄金甲越来越少,被白色吞没,黄色的菊海被红色的鲜血染红,张艺谋执着着他的特点。
    《黄金甲》很单一,虽然大投资,但本质上、骨子里还是张艺谋以前的故事核心、惯用的叙述模式。《黄金甲》仍然是张艺谋对自己特长和风格的坚持。你不能要求它多深刻,因为张艺谋以前获奖的文艺电影就不深刻;你也不能要求电影里的情感复杂、亘古,因为以前我们也是被这种单一的情感打动;你也许会厌烦导演老用这些夸张的色彩,但你不能否认在国内他是最棒的。

    总之,《黄金甲》比《无极》《夜宴》好很多;但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是张艺谋在坚持,他忠于自己的想法,拍自己擅长的电影。你不能把拍真正的大片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所谓“第五代”导演的身上,不仅因为他们的年龄和观念,更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国目前不可能有大片,但我们能期待好片,循序渐进嘛。
    最后,赞一下周杰伦和方文山:
《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儿弯弯钩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叹朱红色的窗
    我依身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灿烂地烧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花已伤完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市道上冥冥不堪
    手摸独樵愁心拆两半
    他已上不了爱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菊花灿烂地烧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被风乱也微摇
    你的影子剪不断
    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

    (2006.12.24)
 
 
暗恋桃花源
    如果不是因为高中时的“童车”情结和《大学生》情结,《暗恋桃花源》对于我的意义根本就不存在。话剧形式很有创意,但内容太没有意思。
    可以预言,在更多年以后谈论它,给它一个评价,那就是它只有形式上的贡献。
    电视上,赖声川的妻子丁乃竺说了这剧的灵感来源:舞台上有人正在练习钢琴,突然窜出一群小屁孩儿,说要为儿童节排演节目,于是双方起了争执。
    其实这种话剧形式也不是赖声川首创,不过《暗恋桃花源》确实做到了雅俗共赏。
    单就内容而言两个剧都太普通,不是说因为岁月变迁内容已经老套了,而是故事本身没有张力,人物形象苍白,即使演员再卖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两个本质均是悲剧但表现形式迥然不同的故事放在一起就获得了更多了意义,给观众一个浮想空间、一种惊异感。
    特反感有些观众看的时候想方设法流眼泪,看完后唯心的说好感动的人,真丫的媚俗;要不就是文艺方面理解太肤浅,要不就是神经太过脆弱,或者假装高雅做作的去“膜拜”一个经典。
    其实赞一下导演的智慧和才情就足够了。
 
    (2006.12.25)
 

随感
    中国允许国家垄断制的赌博——福利彩票,我很喜欢,因为我没有商业头脑,也不懂赌博。这样的话,能制止那些有这类才智的人富起来,让他们和我一样只能偶尔花两块钱买彩票碰运气,开心!真希望世间我所不擅长的项目国家都充分限制,保障我们愚笨的人的生存。像房龙《宽容》序言那样,旧制度好,不要创新,鸡犬之声相闻就可以了,否则有人先富起来了,世间就不平衡了。“进化论”是骗人的,我们追求大同社会。
    今天有朋友让我帮他推销产品,利益均分。我知道这其实是变向的传销。那种产品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着的,让我这样的人去不认识的人那里上门推销是不可能的,如果帮忙,就只能卖给亲戚朋友。就算我卖给亲戚朋友是抱着做生意的心态,但朋友们一定不好意思拒绝我卖的产品,他们会当成是在帮我的忙;这是很好理解的心态,只要不是白送要收钱,一定都会认为是在帮忙。亲戚朋友那里走完了,我自然也就再也卖不出去了,这样不仅不好意思向他们第二次兜售,而且真正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也因为这次欠了他们人情而不好开口。这样得了小利,却用完了自己的友情和亲情的财富,以后处事就很艰难了。一旦卖不出去,我也不好意思再帮他推销了,他又会找其他人帮忙,我不就成了那些搞传销的人了吗。自己人际关系用尽就没有了价值,同时还欠了好多人情。所以推销商品的首要规则:永远不要向自己认识的人推销商品!有本事就说服陌生人,人际关系好好留着,这笔财富关键时刻才能用!

    (2006.12.23)
 
评论(13)┆引用┆阅读(403)┆圈子┆编辑┆打印┆有奖举报
[匿名] 念秋2007-01-09 00:02:16
    刚好,我也写了几个字,是关于这部片子音乐的,贴过来参与一下:)
黄金甲PK菊花台
   
向来对音乐敏感,对歌词更如是。一台巨制一部宏篇,音乐轻轻起,不用多说什么,主题便在了。
    满城尽带黄金甲,所有的画面和演技都无法触动我,但独独想听听它的音乐。那是片子浓缩的主题和精华,和所要凝聚的感觉。
    《菊花台》,杰王子的歌。
    王问:王子谋反该处何刑?臣说:车裂。
    王对杰王子:我可以免除你的刑罚,可以改立你为太子,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好好地服侍王后服药。
    杰说:我不想当王。我所做的一切,只为了母后。
    那掺了慢性毒草的一碗汤药,是王的令符,王后必须缓慢死去,那是乱伦的代价和惩罚。
    杰跪下,对王后说:儿无能,让母后失望了。然后,拔剑刎颈。仆伏倒地,血殷红。
    一万朵菊花,飞针走线;一万御林军,飞临城下。
    风声走漏,那就漏吧。王后看着杰王子:到季节了,既然都准备了,那就让花开一回吧。
    明知道开的代价是殒命,但既已准备,就让花开一回,开了,殒了。
    《菊花台》,柔弱凄凉。可是,我找不到让心冲撞的力。
    《满城尽带黄金甲》,PK刺客说是同名原创歌曲。PK刺客是做音乐的两个年青人。
    在网上搜罗来,配着影片的片断,音乐淌着,很锐利的调子,是那种直奔主题的锐利。

菊花台
歌手:周杰伦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词:时永

飞沙如雪 望燕山月如钩
泪如酒 心未碎人未醉
羌笛依旧 它何须怨杨柳
一夜风流过后皇城塞北秋
心中没有蓝天
梦想何处高飞
风在下坠 哭沙不是泪
怎能面对 你胭脂沾着灰
谁能还我朗朗乾坤的光辉
你看多么伤心多么绝情呼啸的飞沙
迷失天地之间无助的挣扎
是谁泪如雨下为何满城尽带黄金甲
错把风云看作绚烂的晚霞

 

暗恋桃花源(转载)
作者:阿贝阿 1/4偏执狂的【美好年代】
   
错过了十二月,终于在四月芳菲尽时,遇见 “暗恋” 了许久的 “桃花源”。
   
“一朵白色的山茶花,真的很难演唉!”云之凡说那夜的上海好安静,空气中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但昨晚的剧场里却有人在静谧中偶尔不小心打了惹人发笑的哈欠。从头到尾都很好看的一出戏,聪明地加入了不少应景的娱乐元素,“桃花源”的部分恍惚让人身在“快乐大本营”。有嚼劲的精彩台词或许是常演不衰的最大秘诀吧,当然戏中戏的冲突和间离效果也非常有戏。
   
完全无法把台上那个微微发福的江滨柳与多年前在风中低声唱着“我的心像软的沙滩留着步履凌乱”的长发少年联系起来。我记得高一那年的夏天,在军训的操场上,有人在广播里把这歌放了一遍又一遍。黄磊昨晚的演出并不出彩,甚至我觉得是所有演员里最弱的一个,但是却牢牢记住了他的一句台词:“在那样的大事代里,人都变得好小,但到了这样的小时代,人,却变得更小了......”。在这样一个资讯极度发达,信号无所不在的小时代里,人都变得那么小,挤在一起,怎么还会有“暗恋”里横亘过时间河流四十年的辛酸浪漫呢?所以只能不断对自己说“放轻松”,自我催眠出一个“桃花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戏如人生,给我们最真实的一个梦。

  最后修改于 2007-10-21 10:46    阅读(?)评论(0)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